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爱心聚焦

何俊良,携梦前行的道德模范

作者:卢江美 发布时间:2013-8-24 浏览:5082次
分享到:

 

<div align="center" id="paperTitleArea" style="background-position: 50% 50%; font: 12px/19px Tahoma,;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 0px;"="" auto;="" 255);="" 255,="" rgb(255,="" no-repeat;="" no-repeat="" 81177_t5.gif");="" 9="" orig="" space_item="" qzone="" ctc.qzs.qq.com="" normal;="" none;="" 2;="" 0px;="" 84);="" 84,="" rgb(84,="" 70px;="" 690px;="" 72px;="" 35px="" 0px="" yahei";="" microsoft=""> 何俊良,携梦前行的道德模范

 

 

 

 

 

 

 

                                                               作者  卢江美

何俊良,邵东义工,1968年生。湖南省邵东县简家陇乡万家村人,农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市诗、联两会理事,邵东县楹联家协会副主席、诗词协会副秘书长,《邵东楹联》副主编、《昭阳文艺》、《昭阳吟坛》等刊责任编辑。文字散见《中国诗词》、《中国楹联报》、《中国楹联年鉴》等30余种报刊与专集,曾获评2011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邵阳市优秀楹联工作者、优秀诗词工作者、全市文艺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度邵东十佳义工、邵阳市十大文艺新闻人物等多种奖项。

 

文化义工,坚持七年还将继续的爱心之旅

 

何俊良是义工,是作家,是评论家,是诗人,是楹联家,是小说作者……他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文字的使命与力量》已由国家一级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还准备将评论的范围扩大,企业家,名人,其他各届的精英……都将进入他的妙笔。他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又是一个母亲的儿子,一个妻子的好丈夫,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似乎有着无穷的精力,每天忙这忙那,时时携梦前行。

他出生于一个命运多桀的家庭。因出血热在高一就被迫辍学。二个星期的住院,让他死里逃生。但并未让他像其他幸运的孩子那样从中学走向高等院校,再走向自己的梦想。返校的他,看黑板是一派花花绿绿,听讲课是一片嗡嗡嘤嘤,他惶恐地感到,提前出院的他,无法适应在校学习。懂事的他,眼泪往肚内流,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升学的欲望。他回到农村,在村上当了2年组长,费尽口舌和心智率众修通了两条通组公路。一介农民却成立起了一个文学社团,主持编辑了两年社刊。然后是出外谋生。矮小的他没有技术没有背景,他默默地选择做最苦的工,当造纸厂的打浆工、锅炉工,到建筑工地挑红砖,开搅拌机,和危险相伴在十几层楼高的外墙摇晃着身子錾外墙,给工地掏厕所,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做。尽管如此,他从来没有放弃文学之梦。工余,读小说,读评论,读科普著作,读唐诗宋词,读百家宝典……他想尽千方百计充实自己。

在打工的城市,他走遍所有的书店,在就近的租书店租书,在所打工单位的图书馆借书。日子一个接着一个展开,他的知识一个日子接着一个日子丰盈。一个雨天,走在某商业街,一个广告刺进了他的眼帘:“本店绝无邵东货!”有如一把侵略者的刀尖深深地刺进了他的心脏。询问店主,才知道店主原来就是邵东人。通过交谈,才明白当地人都讲邵东货是茶叶货(次货、假货)。为了生存,邵东店主竟然出此下策助销!他痛心地向老板要了笔和纸,疾书一联:“子不嫌娘,是邵东人何谓本店绝无邵东货?根当恋土,生昭阳地就应齐心光大昭阳牌!”这件事,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思考,如何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正面宣传邵东出力。唯一能让自己拿得出手的就是一支笔。他决计用自己的笔,改变外地人对邵东的偏见。他要将邵东的古今文化发扬光大。

2005年,他一回邵东,就马不停蹄地拜访了一系列县文化界名人,广泛收集邵东人写的和写邵东人的古今书籍。各协会都因他的出色才华纷纷邀请他加入协会。于是,县楹协、诗协、作协等都有了他的身影,有些协会,还推选他担任了主要领导。他要实现自己的诺言,用自己的笔来凝聚正能量,正面宣传邵东,除了晚上摆摊谋生,除了勤奋地创作楹联和诗歌,除了给协会活动做各种义务付出,他从2006年开始,对收集来的邵东本土著作进行了研究性的阅读,写起了评论。并陆续向《中国楹联》、《中国诗词》等10余种国家级报刊投稿。出乎意料,那些报刊接二连三地发表了他的文章。这位胸怀邵东、放眼天下的作家的评论,几年下来,在邵阳地区,很快声誉鹊起,市文联主席张千山、副主席马笑泉等对他的评论予以了高度的肯定。张千山在评介何俊良文学评论专著《文字的使命与力量》时说:“作者鉴赏作品体察入微,有艺术胆识,敢于向名家说不!每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透过文艺现象分析具体作家和作品。本书篇与篇之间在明朗的行文风格中,布局谋篇各有变化,纵横捭阖摇曳多姿,行文造句文采纷呈,人文思考贯注全书,体现了清淳、敏睿、明达、深刻的思维品质和衔史、应时、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是一部体现哲思与才情的评论专集。”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热爱家乡、热爱文学的情结,因此无怨无悔地在尽自己的义务!张千山说:“(何俊良)是一位当今罕见的不计报酬的文化义士。面对当今文艺评论费力不讨好、发展相对滞后的尴尬局面,身处底层,位卑声微的他,以对地域文化高度的建设意识和担当精神,自2006年底开始,用文艺评论的方式为邵阳市、特别是邵东县的文艺事业义务服务,撰写了大量的研究与评介文章。其成果在市县报刊网站频频发表,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报刊也已发表30余篇,为邵东文艺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特殊的贡献。最为感人的是,家徒四壁唯有书的他,甘守清贫,坚持以文艺美学标准写作,从不向任何评论对象要过报酬。这一切,在世俗化和功利心越来越侵染文化意识和控驭笔锋走向的当今,实在难能可贵。”(何俊良著《文字的使命与力量》张千山序)

曾记得冰心说过这么一段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洒遍了奋斗的泪泉、浸透了牺牲的血雨!”这部书的推出,只是因为一种爱,何俊良已经坚持做了七年文化义工,此后,他还将继续这一文化爱心之旅!他一边呼吁:“文学评论是文学发展繁荣不可或缺的助推力,汇集大家力量代代相传来做这件耗时费力谈不上报酬却非常有意义的事,相信会对促进邵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一边表示:“不管怎样,我个人都会继续对邵东文化倾注激情。第二部、第三部、第N部‘光大邵东牌’的各类文字我想会在将来陆续推出。虽然才疏学浅,但‘热爱’让我勇往直前!事实上,在研究、欣赏邵东作家作品过程中,我获得的精神快乐,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乐此不疲’的内涵。品味邵东文化,我一次次感觉到那种积极上进、不屈不挠、敢为人先、豁达包容的地域精神力量!”(何俊良《文字的使命与力量》后记)这是怎样的一种道德情操、高尚精神在鼓舞着何俊良坚忍不拔地爱心奉献啊!

 

扶贫助学,自己捉襟见肘还是毫不犹豫爱心奉献

 

何俊良将爱心充斥在每一个日子。他含辛茹苦、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地坚守着文人的精神家园。他粗茶淡饭,生活窘迫,却爱心不减地保持着义工的奉献情怀。一家5口挤在50平米的廉价租赁屋,他却常常怜悯那些残破老屋中的贫困家庭。一个曾受重创而留下后遗症的大女儿总让他黯然神伤,他却毫不犹豫地将辛苦钱送给那些读不起书的孤儿和特困人士。

何俊良夫妻收入微薄,上有76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下有正在服药康复治疗的大女儿需要照顾,还有小的正在念书,家里是濒临倒塌的老房子、在城里租居的是最便宜的通间房,早餐吃的是2.5元一份的街头汤粉,生活尽量节俭。但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发出扶贫助学倡议后,他和队友一道,走村串户外调贫困学生家庭情况,雪花飞舞的天气,深夜还在敲门调查摸底。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的所见所闻,令他深深震撼,自己不善谋生,因家庭屡遭不幸尚徘徊在贫困线上,但社会上还有多少比自己更困难,急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尽管捉襟见肘,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挤出1600元捐助了一名贫困学生。他说,赵威会长提出义工联助学的目标是“不让县内一位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需要社会各界各个层次的人士来倾注爱心。尽己所能帮助别人,让他感到奉献的快乐。他用对联表达了自己对邵东义工助学的艺术观感:“走村入户,涉水跋山,何事叹艰辛?心酸学子寒窗泪;搭建桥梁,昭彰公信,高情抟俊彦,眼湿民风博爱潮。

1600元,对于身价百万千万过亿的老板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对于自己一家人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何俊良来说,意义却是非同寻常。而且,他还陆续零星捐助了好几名特困人士。

何俊良并不认为捐出了这点点钱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倒是觉得当初在接到求助者信息后,快速向赵威会长及时汇报情况,并积极参与外调核实工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尽快将真实信息及时传递,让确实需要帮助的人及时得到帮助,那个价值更大。

这是中华民族急公好义的传统美德在升华他的思想,影响他的言行啊!

 

服务社会快乐自己,甘于平凡但绝不甘平庸

 

没有文凭、没有背景的何俊良,从事过多种临时工作。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屡获好评,他与人为善的处事心态频获好感,他积极成就的工作成绩时获褒奖,他直言不讳的诚恳性格令人欢喜令人愁……他是个坚持道德底线甘愿忍辱负重的人。

20079月,湖南日报自办发行,何俊良怀着对党报党刊的尊崇与热爱,应聘到邵东发行站工作,年底获业绩综合排名一等奖。2008年被评为湖南日报邵阳发行站先进工作者,荣获湖南日报发行内刊《家园》通报表彰。9月,被邵东发行站推荐到永州参加“湖南日报通讯员培训班”进行为期七天的新闻写作培训。在《湖南日报》及其子报《科教新报》、子刊《新闻天地》等陆续发过宣传邵东的正面报道。在《中华诗词》、《中国楹联》、《中国楹联报》、《对联》、《华夏诗联书画》、《湖南诗词》、《邵阳日报》、《邵阳城市报》、《邵阳晚报》、《湖南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邵阳文艺在线》等媒体发过正面宣传邵东的文艺报道。2005年以来,何俊良在谋生之余,积极为邵东诗词、楹联两会,为《昭阳文艺》、《今日邵东》,为邵东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写稿、组稿,同时积极组稿向上级报刊投稿,无所谓报酬,只想我邵东的优秀人物、优秀作品能见诸传媒。他应邀为县生态产业园之邦盛凤凰城暨邦盛国际大酒店奠基典礼题联: 新城再造邵东,巨笔图宏,百万民心营胜势;生态攸关发展,激情邦盛,千秋伟业趁和风。 因其风格之大气、内容之切实,被时任邵东县县委书记周国利同志选为该典礼主会场联。兹后相继为湖南盛风广西玉柴农机合作项目落户县生态产业园、昭阳大道、绿汀大道通车典礼、绿汀大道高速引路通车典礼等撰联,歌颂邵东发展,抒发热爱邵东的赤子情怀。

何俊良是个物质生活无所奢望而精神追求孜孜不倦的人。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可以平凡,但绝不甘平庸!”尽管近年家庭屡遭不幸,他还是强忍各种压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为生计奔波养家糊口,为真善美义务写稿组稿,体力、脑力连轴转,每每工作、学习到凌晨两三点,人称“拼命三郎”,堪慰的是,为人、行事、写文均得到了市、县党政部门、宣传部门、民间文艺团体的领导、老师、同仁的肯定。踏踏实实的成绩浇灌出的各种荣誉证书见证了他的品德风范。

曾记得,2012年何俊良受命为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办公室主任,由于活动频繁,活动前后文案处理工作量大、时效紧,加班加点是常事,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概念。特别紧张的日子和会长副会长等一起通宵达旦忘我工作。既无加班工资也未算义工工时。节假日妻子好希望丈夫能给她帮点忙,孩子多希望爸爸能带他们到郊外走走,但他往往也是从事义工活动最忙的日子……妻子和孩子的最终理解,令他既欣慰又愧疚。他无怨无悔,还常常自责个人业务能力阻碍了组织的快速发展,多次恳请让贤。需要到其他单位办理公务时,勤跑路、勤请示,吃得苦、耐得烦。有天夜里正在加班,因为大女儿冒着大雨跑到30公里外的乡里去了,好心人打来电话,他忧心如焚,但还是处理完工作后才急急忙忙租车将淋成落汤鸡的女儿接回,因为女儿不能断药啊!多少次陌生的电话铃一响,他的心就被揪紧!

曾记得,邵东义工联响应县委政府“创文明城做文明人”的号召,不定期开展大规模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常规性开展定点文明交通劝导执勤。何俊良积极参与,常规性活动常常早上6:40起床,710赶到执勤点,比规定时间早到20分钟,一边提前执勤一边负责签到。天寒地冻毫不畏缩,风雨飘摇依然坚持。重感冒引发了他的心脏周围神经官能症,邵东义工联赵威会长命令他休息,他坚持参加完第二天的助学活动后才到医院检查,拿了一个月的药,周末仅仅休息了一天,又重返岗位!他用对联表达了自己对文明交通劝导的深刻认识:“从我做起,影响身边每个人,文明劝导随时可;问谁担当?神摇梦里那方境,大众认同顺水成。

曾记得,全县正在运行的16家敬老院,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老人谈心、牵老人散步、给老人试衣、背老人出来晒太阳,向敬老院院长建言,爱心融入细微琐事,真情流露人性关怀。他用对联展示了敬老爱老的情怀:“推己及人,尊老敬贤传大爱;由家而国,尧天舜日尽微诚。

作为文艺工作者,何俊良加盟志愿者组织后,各种义工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并用对联等艺术形式积极配合志愿者行动。曾记得,20121213,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送别英雄辅警曾绍涛,何俊良主笔的挽联:“青春弘正义,舍己为人,浩气撼丹心,直教鼠辈惊俯首;金菊献英雄,默哀倾泪,寒冬挥苦雨,遍起和声勇向前。”藉由各种媒体传播,对弘扬正气传播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较长时间与邵东县爱心义工联合会会长赵威的近距离接触和对话后,他还以对联这种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了对邵东义工领头羊赵威的敬佩,也是对邵东义工风尚的由衷赞美:“曾经贫病交加,幸亲戚帮扶、邻居关爱,矢志感恩奉献,大我激豪情,公信立宏基,遂成就人生价值;而立风华正茂,喜慧琼襄助、同道推崇,用心引凤来仪,精诚匡壮举,斯民延美德,齐弘扬社会文明。”赵威会长的大爱情怀、公信原则,激励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盟到邵东义工活动的滚滚洪流中!何俊良不但积极投身志愿者具体行动,并以专业特长展示义工风采,奉献了文艺工作者的拳拳热心!

何俊良说:“尽己所能服务社会,我能做到的是,以文艺形式凝聚正能量,正面宣传邵东。同时,宣扬志愿者精神,把爱心传递出去。希望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把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义工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格,以与时俱进的道德魅力,号召人人树立公益理念,力所能及做一些公益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互动互爱精神,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他的座右铭是:服务社会,快乐自己。

他最快乐的是:公众信任,组织认可,社会需要。

 

有的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如此热心公益?他说:服务社会,就是快乐自己,就等于传播了文明。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囊括了方方面面,它要求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心做起,从我做起。传递爱心,服务社会,人人趋之,这个社会不就越来越善美了吗?!

 

 

 

下一篇:慰问抗日老兵